2019年4月23日,浙江省地質勘查局地礦處組織專家分別對《磷灰石裂變徑跡熱年代學在熱液型礦床剝蝕程度及找礦潛力和方向的應用-以淳安潘家銅鎢多金屬礦為例》(簡稱“磷灰石項目”)、《高性價比無鹵阻燃聚烯烴的研制》(簡稱“無鹵阻燃項目”)成果報告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長分別由浙江大學沈忠悅教授和浙江理工大學郭玉海教授擔任,其他驗收專家有: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呂新前教高、浙江省第一地質大隊蔡雄翔高工、浙江工業大學范萍副教授以及浙江大學杜淼副教授。與會專家在認真聽取項目組匯報、仔細審閱成果報告的基礎上,并就有關問題與項目組進行交流、提出了質詢,專家組經認真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同意通過項目驗收。省地勘局地礦處林榮吉、潘炎冰,我所有關領導、科技辦和項目組相關人員參加驗收會。
“磷灰石項目”通過高精度巖體鋯石和礦體Re-Os定年、全巖地球化學、S、Pb同位素示蹤等現代測試技術,結合野外調查,進一步明確了該礦床是巖漿熱液型礦床,并厘定了潘家礦床4個成礦期次;通過流體包裹體和電子探針成因礦物分析,定量計算了成巖、成礦溫度、壓力和深度,結論及數據與野外地質現象吻合。通過磷灰石裂變徑跡熱演化史,定量反演了斑巖型礦體、熱液脈型礦體自成礦以來抬升剝蝕史,并認為斑巖型礦體剝蝕程度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提出了找礦方向,對該區域下一步地質找礦具有指導意義。
“無鹵阻燃項目”以水鎂石為主阻燃劑,以珍珠巖、蛭石、蒙脫土為輔材,并復配高性能樹脂開發出了系列新型無鹵阻燃聚烯烴材料。項目制備的新型無鹵阻燃聚烯烴料符合相關行業標準,滿足實際生產要求。該項目的完成對防止火災危害、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共發表論文1篇,申報實用新型專利3項;目前已建立生產線2條,年生產能力達2000噸以上。達到了任務書預期成果要求。
所科技辦許鳳林、任漢情
2019年4月24日